北京客运站位置「见证历程」
时间 : 2023-08-14 19:58:17
来源 : 搜狐
与人潮涌动的京城其他火车站相比,北京东站的客流量难以相提并论。然而,这个京城当下最小的客运站历史辉煌,曾是货物进出最多的车站,它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从门庭冷落到第一货运大站
北京东站建于1938年,原名东郊火车站,1988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东站。
北京东站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车站只有两股半铁道,运到这里的货物每天平均不过一车皮多点儿,运出的货一天还凑不满一车。全站从站长到搬运工,共14人,就这样,整天还是没事可干,人们把分配到这个站工作叫“住休养所”。(1959年9月20日《北京日报》5版,《在太阳升起的一方》)
1959年9月20日,《北京日报》5版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大力发展工业,几百万吨的砖瓦灰石经北京东站送到东郊地区的建筑工地,随后,又经北京东站运去了一批批机器、设备和器材。当一座座工厂陆续建成开工后,北京东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原料、材料,各种成品堆在了站台上,等待着装车运出。就是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北京东站的规模、业务飞似地扩展开来。
1960年的东郊火车站,工人们用龙门吊装车。王一波/摄
据本报1959年5月25日2版《专线变共用 效率成倍增》记载,当时,东郊一带各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和所需要的原料、材料大部分都由北京东站装出与运进。处于新兴工业区内的北京东站,成为全市装出与到达货物最多的车站。
1959年5月25日,《北京日报》2版
为了提高货运效率,北京东站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那时候北京东站是专用线较多的一个站,全站80%以上的货运量都在各专用线上装卸,有时会出现货物堵塞等情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北京东站和附近工厂加强协作,规定从火车卸下货物,都要卸在距铁路线1.5米以外。同时,拆除了一些影响安全运输的障碍物,使大多数专用线达到了规定的管理标准。(1962年5月4日《北京日报》2版,《改进专用线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1959年,东郊火车站职工利用废钢轨修起了一部分道岔。王一波/摄
从“电冰箱事件”到“文明货场”
1985年,作为北京八大货场之一,北京东站一度只注意抓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路风建设,结果发生了一次重大事件——野蛮装卸电冰箱。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北京东站的声誉一度受到影响。
据本报1985年6月20日1版《北京东郊火车站野蛮装卸 数百台电冰箱惨遭损坏》报道,这批电冰箱是当年5月29日从上海何家湾车站发运,于6月1日到达北京东站的。车站装卸人员不按要求作业,野蛮装卸,致使电冰箱“伤”情严重,有的箱体塌陷,有的箱底弯曲变形,有的压缩机被碰脱。到6月16日,开箱检查的1100多台电冰箱中有400多台电冰箱被损坏,占开箱检查总数的36.7%。
1985年6月20日,《北京日报》1版
野蛮装卸电冰箱事件发生以后,北京东站干部职工压力很大,他们决心用实际行动挽回不良影响,改变车站面貌。当年,他们把原来白天办理提货、托运手续,改为24小时不间断办理,方便了货主;同时,清理了站内垃圾。在野蛮装卸电冰箱事故中负有一定责任、受到警告处分的装卸组组长,带领全组职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苦练基本功。1985年10月,北京铁路分局举行选拔赛,这个小组获集体第3名,组长本人获得了技术能手称号。(1985年11月5日《北京日报》1版,《东郊火车站被评为文明货场》)
1985年11月5日,《北京日报》1版
此后10年间,北京东站把“电冰箱事件”的发生日作为优质服务日。每年优质服务日这天,车站都会请最有发言权的货主评选优秀货运员、装卸工。车站义务服务队还会耐心地为货主解答规章制度,认真修车、打包。10年里,北京东站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7次获得铁道部授予的“文明货场”称号。
“最便宜火车”的最后一趟“慢跑”
对不少北京人来说,过去那种廉价的、没有空调的、开起来慢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是难以忘却的记忆。多年以前,他们就是以这种通勤方式上下班的,有人还在这绿皮车上开启了爱情。
2012年7月之前,6417次列车就是这样一种廉价的绿皮车。从北京站到承德,全程6小时24分,硬座票价17元。在其运行区间内,由北京东至通州西的车票仅需1.5元,因此,在这一区间行驶的列车曾被誉为北京“最便宜的火车”。
2012年6月28日,《北京晚报》8版
2012年6月27日,北京晚报记者登上6417次列车,体验了这趟老旧绿皮车的最后“慢跑”:走进车厢,敞开的车窗和头顶旋转的电风扇首先映入眼帘,开车不到10分钟,记者就全身冒汗,周围的旅客也纷纷掏出毛巾,有的干脆摇起了早已准备好的大蒲扇。车厢很旧但很干净,座椅没有椅罩。车票上虽然印着座位号,但因为乘客很少,大家可以随便坐,即便被人占了座,也不必为此大费唇舌。许多人干脆把鞋一脱,躺倒在座位上,将硬座当硬卧来“享受”。对于去承德的旅客来说,只要不赶时间,花17块钱就能躺着去自然是最惬意不过的事,而短途旅客能如此小憩一会儿,也是在其他列车上难得的体验……
2012年6月29日,《北京日报》13版
虽然车上条件简陋,但很多人情系这趟绿皮车。“我现在是学生,花父母的钱不能太浪费,能省一点是一点。”在北京上学的小何告诉记者,她每次回家都坐这趟车,因为车价便宜,虽然停靠站多,但很方便。另一位旅客也表示:“这趟绿皮车陪着我度过了十几个年头,我觉得,没有坐过绿皮车的人就不算坐过火车!”(2012年6月28日《北京晚报》8版,《6417次 一位难舍的老伙伴》)
2012年7月1日起,6417次被空调车K7717次取代,京承线上“最便宜的火车”正式“退役”。
城际快速列车带来的热闹景象
2015年7月10日,客运任务一直不重的北京东站突然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原来,这一天,北京铁路局正式开行北京东至天津蓟县的城际快速列车,北京市民实现了坐火车的盘山一日游。
2015年7月6日,《北京日报》6版
这是我国首条县域始发直达首都列车,全程票价仅为14.5元,绿皮空调车,早晚各开行一对,全程运行59分钟。本报2015年7月11日6版消息《京蓟城际快速列车首发满员》记录了当天的情况:早上不到8时,位于八王坟长途车站东南的北京东站候车室就排起了长队,准备乘坐K7783次列车的北京旅客早早赶到。因为车站较小,而且候车室位置较偏僻,手拿蓝色小旗的工作人员从八王坟长途车站、西大望路铁道桥台阶入口处开始,就引导市民从北京东站北口进站。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乾隆的这句感叹,让不少北京市民兴致勃勃地尝试早上出发去爬山、中午尝尝当地美食、晚上坐火车回家的“一日游”。据北京铁路局统计,首发蓟县10个车厢的1094个座位全部满员。有十几位没买上票的市民因为特别希望坐坐首发车,铁路部门专门为他们安排了站席。
2015年7月11日,《北京日报》6版
这趟城际快速列车的开行,结束了北京至蓟县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对于实现天津北部地区与首都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让蓟县这座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成了名符其实的“京津后花园”,更为北京市民度假旅游提供了好去处。
纳入城市副中心线
2017年12月31日,城市副中心线开通运营。北京东站成为先期开通的四站之一,另外三站分别是北京西站、北京站和通州站。(2017年12月29日《北京日报》5版,《城市副中心线票价同地铁看齐》)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线全程运行时间40多分钟,有效满足了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之间日益增强的长距离快速出行需求。在此之前,北京东站进行了优化改造,其中,月台实施了拓宽工程,原来的两条列车轨道复制成了四条。两个站台相连的地下通道也做了升级改造。站口安装了电子关卡,站外那条并不宽敞的小路经过治理,没有了往日扎堆的黑车、共享单车和小商贩的三轮车。(2017年12月22日《北京晚报》20版,《42分钟北京西站到通州》)
2017年12月29日,《北京日报》5版
为了满足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早晚高峰通勤需求,相关部门通过调整北京西站与北京站地下直径线的运行时分,压缩北京站、北京东站停车时间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快捷通行能力。2018年7月1日,城市副中心线实行新的列车时刻表,北京西站至通州站部分车次运行时间从48分钟压缩至3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