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与长城成立光束汽车「长城光束」

时间 : 2023-08-14 20:27:19

来源 : 搜狐

图片来自网络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央“以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出台,上汽与大众于1985年成立合资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合资车企。自此,汽车行业开启了一阵合资风潮。

但截止到2018年7月,纵观这三十年,与外国车企合资的居然“清一色”的都是国资车企。直到2018年7月10日,长城汽车与宝马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宣布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光束汽车”,这才成为了我国民营车企与外国车企合资的第一家豪华品牌汽车公司。

“光束”更像个“新车企”

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摆脱了以往中外合资公司以两家企业名称组合的方式来命名的刻板印象。对此,长城汽车副总裁赵国庆解释称:“新的合资公司不会带有宝马或者长城的色彩,会追求更加独立,同时光束也能让人联想到新能源,持久、光明等正能量,也代表了双方和合作成果是光明的。”如赵国庆所述,单从名字上来看,光束汽车与“传统”合资公司相比,显然更像是独立于宝马与长城以外的“新车企”。

此外,合同规定双方各持股50%。即便是在国家已经放开合资股比限制的七月,双方的股份比例依旧是5:5,这说明,在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中,二者的话语权是基本一致的。

据亿欧汽车了解,光束汽车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注册,注册资金为17亿元,投资总额51亿元,并规划了标准年产能16万辆的国际整车厂。而宝马在中国的“正室”——华晨宝马,其注册资金为14亿元,投资总额达到520亿元,是光束汽车的10倍之多,年产能52万辆,超过光束汽车的3倍。二者一比,光束汽车就像个刚出生的小baby。

而从其所获的总投资额和产能目标来观察,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跨国豪华车企与中国车企成立的合资企业的水准。1990年,一汽与大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合资合约,投资总额42亿元,预计年产能达到15万辆。单从数字层面来看,一汽大众与光束汽车貌似差得不多,但要知道,那可是20多年前,如今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和汽车行业的产能早已不同于往日而语。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光束汽车的初始注册资金和产能比较少,但不排除后续发展良好并增大投资与产能的可能。公告显示,光束汽车的未来产能可能会扩充至25万辆。其营业期限初定为15年,但就如华晨宝马一样,如若其发展势头强劲,营业期限延至25年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光束汽车更像是一个刚刚完成融资的“新生儿”,未来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走稳、走好,得到“大家长”的认可,在时间和规模上才能发展得更为长远。

此外,据亿欧汽车了解,光束汽车的第一款产品是紧凑型纯电动SUV,预计2021年投产,续航达500公里。与以往的合资车企的首款车是国外品牌的汽车不同,光束汽车的第二款产品才会生产MINI品牌的纯电动汽车,而它的首发产品不含长城和宝马的任何基因,悬挂全新品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光束汽车独立于外的决心。

在经营层面,虽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项副总裁徐骋志表示,“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的合资项目”,但是光束汽车的经营范围却不只局限于纯电动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组件,如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也在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范围内。同时,光束汽车还将从事内燃机汽车以及其相关组件的研发生产工作。从这个层面看,光束汽车的业务定位是相当齐全的。

在渠道层面,光束汽车将先利用双方的现有渠道进行销售,但魏建军称,当合资公司达到一定销售规模后,会考虑建设独立的销售渠道,在此之前,光束汽车还会建立品牌形象店。

合为“光束”,优势何在?

从宝马方面来看,虽然已有华晨这个合作伙伴,但是近年中国其他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依旧强劲,不容小觑。在自主品牌中,吉利、长安和长城近年销量基本占据了前三名的位置。而李书福此前已通过投资购买了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宝马自然会对此有所忌惮。此外,长安近两年销量下滑明显,宝马选择二者之后的长城也在情理之中。

而从长城方面来看,长城的新能源积分长期处于负值状态。在电动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今天,长城的发展明显是受阻的。此前,长城方面也表示,今年会加快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反观在新能源方面颇有建树的宝马,2017年其电动车销量超过10万辆。对于长城来说,宝马在新能源方面带来的资源与技术是可遇不可求的。

除此之外,长城在品牌方面也将带有宝马的基因,这某种程度上也为其销量带来向上的机会。据长城7月9日发布的6月产销快报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长城“WEY”品牌旗下的VV5、VV7销量持续下滑,6月两款车合计销量不足万辆。而其对手领克01已连续3个月销量破9000台,增势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领克来自吉利与沃尔沃合资品牌,其产品优势不排除有沃尔沃的加持。因此,有了宝马做背书后,不光是“WEY”,长城旗下的其他品牌未来市场同样可期。

对于我国的合资车企来讲,光束汽车开启了外国车企与我国民营车企合资之先河。能够预见的是,随着我国自主车企的发展和逐渐放开合资股比政策的影响,未来的外国车企必将更加青睐中国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也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长足发展。

作者:亿欧 张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菜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