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历史题「南京总统府闭馆时间」
时间 : 2023-08-14 21:51:29
来源 : 搜狐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是明清时期的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开封府、江宁府、苏州府、徽州府……通过古代的戏曲和小说,人们对“府”不算陌生。但现实生活中,留存至今的古代府衙建筑却极为稀少。目前,国内仅存两座古代府衙,一座是河南南阳府衙,一座是江苏淮安府署。
这个周末,淮安府署将迎来“650岁生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将相继展开。记者走进这组建筑群,寻找淮安府署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绵延650年, 保留明清府衙格局
古城淮安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从隋代以后,就一直是州郡、府、路、军的治所,明清时代更是苏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明代的淮安府管辖区域为赣榆、海州 (今连云港)、邳州、沭阳、宿迁、睢宁、桃源(今泗阳)、清河、安东(今涟水)、盐城、山阳(今淮安区)等九县两州,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 作为淮安府治所的所在地,淮安府署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据介绍,淮安府署由淮安知府姚斌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成后的漫长岁月中,淮安府署多次遭遇火灾,经历了数次重修和复建。清咸丰十年(1860年),知府陶金冶再次修复府署,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淮安府署雄居淮安老城中心,与镇淮楼、漕运总督部院首尾相接。“规模庞大,气势雄伟”是很多来到这里的游客的第一印象,“淮安府署的建设规模要比其他府一级的衙门大得多。这是因为,淮安是运河名城,地处水运要冲,自古富庶繁华,淮安府因此修建得更加气派,平日里要处理的事务也更多。”淮安府署景区主任周雪景解释说。 仪门、戒石坊、正堂、六科、二堂……淮安府署建筑群内,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和部分复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排列。府署中路前段为办公机构,后段为知府及家人居住场所,东路为迎宾游宴场所,西路为军捕厅署,完整地再现了一座中国明清府衙的格局。
淮安府署内最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当数重修于清咸丰十年、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大堂,这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府衙大堂。“这是当年淮安知府迎接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在周雪景的指点下,记者看到地面上保存着多个巨大的明代石柱础,由此可以推断明代的淮安府大堂可能比现在的这座更为庞大。大堂上的一副楹联令人印象深刻:“到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平气和,省却无穷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楹联提醒坐在大堂上的知府老爷,遇事一定要心平气和,三思而后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幅楹联无疑也具有借鉴的意义。
参观完淮安府署后,记者才发现,真实的府衙和影视剧中的府衙有着很大的差别,太多的细节值得留意。比如,大堂并不是审理全部案件的地方,一些不方便公开的案件在二堂审理,重大刑事案件则要到西路的法鉴堂“过堂”;知府老爷最看重的官印,秘藏在后宅客厅的房梁上的木龛,为了担心官印被盗,还要设置“守印大仙”的牌位……“淮安府署保留了很多古代府衙的细节,让参观者对明清政治体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周雪景说。
以史为镜,“廉政记忆”在这里留存
2009年,淮安府署被命名为“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府署内,随处可见的楹联、题匾、碑刻,提醒着为官者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关心民众疾苦,为百姓谋福利。 府署大堂上,这样一副楹联写明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告诫官员要心系民众,维护百姓的利益。 大堂暖阁背面的墙上书写“清”“慎”“勤”三个大字,出自《三国志》中的名言:“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说,当官必须要廉洁、谨慎、勤勉,做到这三条,就能治理好一个地方。
“从明末到清初,淮安府知府先后有两百多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是公正廉洁的,当然其中也不乏贪官污吏。”淮安文史专家金志庚说。为了以史为镜,警示后人,淮安府署用大量展陈和场景还原,讲述发生在这里的廉政故事。在“吏科”展厅,蜡像真实再现了淮安府历史上正反两个典型官员的故事。 正面的例子发生在明代:嘉靖年间,淮安知府傅希挚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当他被提拔为漕运总督,离开府衙时,部下清点他的物品,发现他的财物竟然只有一块黑布。尽管如此,傅希挚还是将黑布分给了下属。大家敬仰他的为人,在黑布上画上他的头像供奉,并以此教育子女。负面的例子则发生在清代:嘉庆十三年,淮安遭遇大水灾。淮安知府王毂和山阳县令王伸汉贪污了救灾款,还害死了钦差大臣李毓昌,制造了上吊自杀的假相。李毓昌家人将官司告到嘉庆帝那里,最终才得以真相大白,两个贪官被就地正法。 在这两组蜡像面前,很多观众驻足沉思,“多行不义必自毙,清正廉洁必然流芳千古。”来自南京的游客孙先生如此讲述观感。
沉浸体验,历史遗韵融入当下生活
如何活化文化遗产,让古老文物的历史价值得以彰显,是当下文旅融合发展孜孜不倦的探索课题。走进如今的淮安府署,“知府小姐带你游”、升堂办案接圣旨、“水龙局”里体验古代“消防”等旅游项目,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了解明清府衙建筑的形制特征,体会古代官署所蕴藏的传统礼仪文化。
淮安府署“文三科”吏科、户科、礼科排列在大堂东侧,其中的“户科”负责管理民政、财政、税收等事宜,这里不但陈列了丰富的卷宗、图册和古钱币,还“再现”了一个古代铸钱的工场,吸引了大批游客。
土灶、锡箔、坩埚、火钳、茶壶、茶碗……逼真的场景展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冶炼图,使人身临其境,一位山东游客当场默念起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历史爱好者则对细节满满的导览充满兴趣。“清朝光绪三十二年,按照户部章法,改铸钱中心为‘淮’。当时的铸钱中心都要冠上省名,唯有淮安府清江铜元局单独冠以‘清江’或‘淮’字。”听完讲解,南京游客张晓军走上前,掂量着一旁的斗、大抬秤和古天平,啧啧称赞:“这在中国近代铜元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见淮安当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穿过庭院,位于军捕厅的古代消防部门“水龙局”是很多游客必访的“打卡地”。走进大门,左边一架云梯大约有两层小楼的高度;对面是一辆水车,上面是水箱,里面装满水。前来游玩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充当了“压水衙役”的角色,他们两两一组,配合用力,水龙口内立刻喷出水柱。
让历史遗韵融入当下生活,古老的淮安府署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淮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震生表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将深入实施“淮安府衙 ”战略:“一是坚持与严格保护相结合,科学固化府衙历史遗产物态,压实历史价值利用开发基础;二是坚持与产业振兴相结合,以淮安府衙为载体开发旅游产品,同时与古城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开辟更多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三是坚持与实境教育相结合,围绕淮安府衙衍生出的科举文化、官德文化、为政文化、行政管理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引导学生、公务员、律师等多种群体进行实境基础教育,建立廉政教育基础;四是坚持与媒体宣传相结合,扩大淮安府衙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记者也了解到,从本周六开始,为庆祝淮安府署开府650周年,淮安市淮安区将举办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领略这座府衙建筑群的独特魅力。 交汇点记者 于 锋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