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堤千古亘 黄水一湾通

时间 : 2023-08-14 17:40:55

来源 : 搜狐

——大运河沿岸的淹子初考

大龙湖

玉潭湖

丰县梁寨渊子湖

◎文/李世明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周杰

徐州,是大运河的故乡。周代徐偃王曾经开凿运河;东汉末年,人工河道与自然水道的结合已经形成南北大运河的雏形;隋唐宋时期,汴泗继续发挥运河功能;明代,徐州大运河处于“河槽”“闸漕”段,540里,境山“淮海第一关”自此明世。

这期间,黄河流经徐州,以黄代运岁月长达600余年。其间无数次的决口、泛滥,灾难频频,除了造成农田荒芜、村庄流失外,洪水过后,沿途在决口处、湾滩处冲击成许多特有的湖塘,它们共同有个奇怪的名字叫淹子。淹子是方言,《徐州方言词典》:“淹子,深水潭:东南杨洼有个淹子很深。”例句中的杨洼,不是虚指,确有史实,在铜山县张集附近。鲁南苏北皖北有多处淹子湖,均是由于黄河决口冲击而成。

淹子,作为古代黄河流域特有的灾害产物,细细躬访,徐州地区大大小小不下一二十个。本文介绍三处比较大的淹子。

丰县梁寨渊子湖

在丰县梁寨,有个老幼皆知的淹子——梁寨渊子湖。

梁寨的淹子湖,百度百科里说,乾隆七年(1742年)黄河决口形成,《徐州百镇概览》亦说是“乾隆梁寨淹子”;清光绪本《续修丰县志·卷十六》中记载:“乾隆七年,春,暴雨连日,伤麦苗。秋,石林口复决,城之东南东北咸成巨浸。”

“石林口复决”,在乾隆本《丰县志》、同治版《徐州府志》等史籍中均有记载。石林口就在梁寨淹子岸边。为什么会在梁寨石林发生冲击形成淹子湖呢?原来,石林的位置就在黄河堤坝附近,黄河决口这片地方首当其冲;再之,梁寨附近以沙土为主,土层深厚,决口的洪水在这里回旋打转,冲刷形成大湖。值得注意的是,“石林口复决”,古人用词严谨,复决,说明乾隆七年春或更早,石林处发生过决口。到秋天再次决口,同一地点连续决口,自然冲击严重。

丰县方志办的高昌忠先生说,石林曾是陈姓的一片墓地,墓地里有许多石人石马,俗称石林。陈氏族谱中也记载,乾隆七年,黄河决口冲击墓地。

梁寨淹子面积1.5平方公里,最深处20多米,当地百姓俗称“四两青丝打不到底”。古代人对深邃莫测的淹子不得其解,遂有诸多神奇的传说。传说,梁寨淹子里有鲤鱼精,是东海的龙眼,水底有暗沟相通;又说这是微山湖水系的一部分,地下水相通,久旱不干。

梁寨淹子湖,后被人们称为渊子湖,适合莲藕种植。白莲藕清脆香甜,有“丰县的烟,沛县的酒,梁寨淹子白莲藕”的赞誉。新中国成立后,梁寨人不断疏浚,开发利用,有了淹子酒,有了肥美鱼虾,有了七层九米多高的太平塔,有了渊子湖奇石,湖边修复了娄子寺、石林旧址,建成梁寨渊子湖风景区。

梁寨镇作为康熙年间徐州状元李蟠的故乡,状元碑园古朴典雅,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是文人雅士观赏的好去处。近年又重建了北宋嘉佑年间程颢、程颐讲学的“二程书院”,修建状元碑园景区,浓郁了梁寨渊子湖的文化气息。渊子湖畔有一座“百姓亭”,亭中碑文赞湖光景色:“春赏尧天日丽,夏观鱼虾映水,秋对天水一色,冬临寒山琼瑶”。

如今的梁寨渊子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芦苇丛丛,野鸭成群;湖边休闲广场宽阔,晚间喷泉开放,是一幅雅致大气的田园画卷。

九里山玉潭湖

2013年5月,鼓楼区玉潭湖公园开工建设,以中国古代战神项羽和彭城西楚文化为主题。总面积约38.8公顷,其中水面20.4公顷。几年过去了,现在的玉潭湖公园湖水清澈,鸟语花香,是富有楚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可是,少有人知道玉潭湖也是淹子湖,它在徐州北的原拾屯乡。《拾屯志》(1983年)这样记述:“相传南宋年间,黄河水上涨,大水横溢,在现在的谷山(孤山,下同)水库西岸大堤决口一处。水大势猛,一泻多丈。久之,水落之处便冲成淹子一个,因在谷山南麓,人们称为谷山淹子。当时附近村庄淹没,房屋倒塌,庄稼地多被冲刷得泥沙淤盖。黎民百姓哭声连天,死伤者不计其数。此后千百年,每遇雨季汛期,淹子水便四处漫溢,为害甚大。”

孤山淹子北是刘马路村,是黄河岸边的高头,黄河决口,居其下的孤山农田,被洪水“刺”成淹子。传说,孤山淹子鱼虾很多,几个打鱼人常来打鱼,但每次一阵黑风后,船舱空空,打的鱼一条不剩。一次刚打完鱼,黑风骤起,渔人对黑风举枪射击,空中落下一怪兽,肚子里满是鲜鱼。自此之后,渔人打鱼安然无恙。

《拾屯志》云,孤山淹子形成于南宋,缘由是黄河横溢,然这只是相传。赵明奇先生的《徐州自然灾害史》云,南宋期间,黄河决口仅在公元1128年发生过一次,即建炎二年。然是年黄河的决口不是洪水所致,而是宋朝大将决黄河以阻金兵,致使徐州乡野水灾。

《九里区志》(2010年版)绝少提及玉潭湖,在《文化遗址》中提到“故黄河大堤”说: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南支在砀山下夺泗夺淮入海。黄河水流湍急,泥沙过大,河床经常淤塞,河水满溢,灾情每每惨不忍睹。黄河这次决口,《徐州自然灾害史》不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黄河水利史述要》记载:金明昌五年(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洪水大致经过封丘、长垣、东明,仍至徐州以南会淮。究其如何尚待考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拾屯乡人筑堤坝、修洪道、清淤泥、建灌溉站,修成孤山水库,养鱼放鸭,变水害为水利,造福百姓。20世纪80年代人们感慨说:千年的淹子变水库,灌溉良田两千亩!90年代,修筑环湖路,堆起湖中岛,开挖排污河,湖水清澈,宛如碧玉,改名为玉潭湖。2008年,九里区政府在湖畔修建近百亩的玉潭湖公园,有市民广场、亲水平台、曲桥木栈、楚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场等等设施。

2014年,玉潭湖纳入丁万河的景区建设,作为一河三节点公园之一。千年淹子实现靓丽蝶变。

新城区大龙湖

风景秀丽的大龙湖,前身也是个淹子,当地百姓称为大龙口,还有个二龙口。大龙湖在新城区的西部,原来属于潘塘乡。《潘塘志·自然环境》(大龙湖街道办事处2010年编):“潘塘地区,是古黄河的洪水走廊和黄泛区。小坝是黄河多次决口处,冲刷成今天的大龙口、二龙口水塘洼地(已建成水库)。六堡以东也有决口的痕迹和传说,一些防洪大堤至今犹存,乡内多处所谓井上井、地下房基的发现,是黄河决口、洪水淤积的见证。”

除了上面提到的小坝村,其实还有个大坝村。村里那高耸却又塌陷的黄土堤坝,令人不寒而栗。六堡村则是笔者的外婆家。每次回六堡,我都要察访,看那高高的堤坝,黄河决口冲成的缺口,几次骑着自行车沿着顺堤河的田埂,一直骑到大龙口,那时已经叫作大龙口水库,绕湖一周,流连忘返。

《潘塘志·水利》:“大龙口是一个常年淤塞、苇蒲杂草丛生、无进水源、没有效益的死潭。” “1958年,全社出工5000余人,利用故黄河历史上决口冲刷形成的水潭地,北依黄河堤坝,东起大王庙,西至马路口村,在原来大龙口水潭基础上,扩大范围,加高堤堰,建成人民水库,蓄水400万立方米。”后又经1963年、1978年、1988年的疏浚、扩大、加固,成为堤高6米、库容445万立方米、养鱼水面1800多亩、灌溉1.5万亩的人民水库。2004年,水库变成了大龙湖,变成了集观光、运动、生态为一体的园林。

至于大龙口形成的年代,《潘塘志》:“明嘉靖天启三年(1662年),黄河决口,冲成青田大龙口。”查阅《徐州自然灾害史》,得知这里“嘉靖”为误,“1662年”亦误,应是“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距今约400年矣。

当年参加修建人民水库的老教师王昌龄先生回忆:五六十年代,开挖大龙口,变害为利,虽然是冬天,大伙却热火朝天,群情激昂,工程进行很快。看到今天的大龙湖景色怡人,丁庄老教师孟召同赋诗赞曰:“翠堤千古亘,黄水一湾通。天远渔帆渺,湖清山影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菜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