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是质量工程师吗「梦见帮别人救火」
时间 : 2023-08-15 00:58:55
来源 : 搜狐
何为质量工程师?即Quality Engineer(QE),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早在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其后的《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陆续出台并实施,为质量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质量的世纪,需要一大批质量专业人员为之工作和奋斗。质量人才要具备参与企业质量工作总体策划的能力,能具体负责落实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质量问题。这就要求他们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管理。从摩托罗拉公司的六西格玛缺陷管理,到国际上通行的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都凝聚着质量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劳动。
德国、日本的制造行业为什么在世界上享具圣名?是因为他们质量管理体系很完善,能够以高要求高标准质量标准去对待每一个生产的产品。相比我国,众多的质量工作者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一批高素质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国内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内容比较薄弱。上述的问题无论是在大型国有制造行业还是私人企企业中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
笔者目前做品质管理也将近有5年的时间了目前就职于广东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公司,作为一名品质技术者对于国内对于质量管理的看法我是深有感触。从入职开始到现在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现在国内企业往往是以交付产品为主,再考虑质量,往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都是以生产为主,而作为品质管理人员只是为了保证生产,解决客户投诉,所谓的品质体系往往成为了一个摆设,仅仅是为了应对客户的审查。
以至于一线作业者甚至是公司领导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品质人员只是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生产而存在的是‘救火’的,往往日常中所需要做的就是现场纠正作业方法等等。就相当于是火警一样,家里进蛇了可以拨打119,家里小孩顽皮躲进墙缝里出不来可以拨打119.....
但是造成这个原因的也是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认为是质量管理者情商。
第一点:品质工程师应当具有开朗热情的气质。
在企业的各种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可能是最开放的系统,上至企业最高管理者,下至一线工人、后勤工人,质量管理人员都要打交道。财务、环境、生产、技术等管理体系都难以与之相比。所谓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正反映了质量管理的这种全开放系统的性质。而这种全开放系统的性质,就要求品质工程师具有外向型的性格,开朗、活泼、主动、热情、善于交往。
从专业技术岗位(例如设计、工艺等)选配到质量管理岗位上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原来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过分注重细节、缺乏组织才能,应当改变这种心理状态。所以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你的志向是做一名品质工程师,那么先应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有所把握。如果你是具有抑郁质气质的人,且又不能转变,那最好还是放弃当品质工程师的打算为好。
第二点:品质工程师应当具有善于与人沟通的技巧。
事实上,在企业中,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的还并不是技术工作,而是与人沟通的非技术工作。开展教育培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和评审、实施监视和测量、组织质量改进等等,都离不开与人(上至企业管理者、下至一般员工)打交道,调查、分析、讨论、说服……如果没有与人沟通的本事,对别人的意见难以理解,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他人,又怎么进行管理呢?例如处理不合格品,对操作者产生不合格品的心理因素(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情绪紧张还是掉以轻心、是疲劳还是疏忽等等)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对生产管理人员的情绪不去把握,对具体处理中的意见沟通研究太少,就可能处理不下去。
第三点:品质工程师应当具有坚定而不固执的性格。
实际生活中,哪怕是解决一个小小的质量问题,也难免有意见纠纷,甚至争吵不休。在企业中,质量毕竟与数量、进度、成本等等都会构成矛盾,各相关人员站在自己所处的角度,总会对质量管理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这样那样的意见,甚至表示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例如你要对某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监视和测量,该部门很可能因此而表示不满,采取某些方法来阻挠,或者与你发生争论,或者用假象加以掩饰。
作为品质工程师,如果意志不坚定,随波逐流,一味无原则地迁就顺从,就很难搞好质量工作。品质工程师应当是理智型、独立型的人,冷静、善思,长于独立思考,乐于发表不同意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也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过早下结论。如果性格偏颇、固执,一味坚持己见,不仅不利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第四点:品质工程师应当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方法。
质量管理本质上不是对物的管理,而是对人的管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管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有自己的认知、感情、意志等心理特点。在与他们交往中,如果能够较好地把握这些心理特点,肯定有助于双方意见的沟通,使相关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而要能够把握人的心理特点,不懂一些心理学知识显然是不行的。与人沟通,还要讲究方法。沟通本身就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需要心理学的方法技巧。例如要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动态,要学会一定的心理分析方法,要掌握帮助别人排泄心理压力的技术……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断言:如果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的世纪,标志着对质量工作要高度重视。所以以后它的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市场成熟度也会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应不做所谓的‘救火’人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质量人情报局】阅读。
加小编微信号【zhiliangren_QC】加入微信群【质量人情报局1群】,共同讨论质量话题。
QMS、EMS审核员考试历年真题免费做:微信搜索小程序【质量宝典】
投稿欢迎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